爱德加·凯西 官方网站

 

就无意识觉知方面,每一个个体的偏见、才能、恐惧、期望和思想,以及对其它文明、种族、地域和历史时代的印象,通常来源于前世经历的无意识记忆之中。另外,由于业力法则被不可分割地编织进人类的天性里,跨越整个历史,对这一法则的无意识觉知,也造成了全世界宗教圣典、传说、原始或宇宙故事、童话和神话中,对业力的描写。

 

俄狄浦斯的故事,无疑就是一个关于个人,如何无法逃脱其“业力命运”的最著名的神话描述之一。简而言之,俄狄浦斯是底比斯国王和王后的儿子。夫妻对新生儿诞生的欢乐非常短暂,因为他们的儿子被预言他注定会杀死他的父亲并迎娶他的母亲。为了避免这种预言实现,这对夫妻命令仆人将他们的孩子带走并被杀掉。仆人将婴儿带出了王城,但没有遵循命令,只是怜悯而只是将婴儿遗弃在森林中,让婴儿听天由命。

 

不久,一位牧羊人发现了婴儿,他把婴儿带到了科林斯王国。孩子马上被没有孩子的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收养了。孩子被取名为俄狄浦斯并被培养为王城的王子,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这个背景。

 

俄狄浦斯成年后,向特尔斐的神喻请教他的命运。神喻显示他注定要杀死他的父亲并娶他的母亲,为了避免预言的实现,俄狄浦斯立誓离开科林斯。他旅行到了底比斯,在途中与一位富有的旅行者争吵,后来杀死了对方。他不知道的是,被他杀死的人就是底比斯的国王——他的亲生父亲。

 

在到达底比斯之后,一个长着翅膀的狮身人面怪物不断地恐吓着城市。由于人们生活在如此大的恐惧中,市民们宣布杀死怪物的人可以娶守寡的王后为妻,并且可以荣升到国王的地位。任务最后落到了俄狄浦斯手中,他杀死了怪物,娶了王后,不知情地实现了预言和他命运的后半部分——娶了他的亲生母亲。

 

业力法则的后果活动,也清晰地阐明在圣经的多个实例里,例如耶稣的银币寓言故事:

 

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,就叫了仆人来,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。

按着各人的才干,给他们银子。一个给了五千,一个给了二千,一个给了一千。就往外国去了。

那领五千的,随即拿去做买卖,另外赚了五千。

那领二千的,也照样另赚了二千。

但那领一千的,去掘开地,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。

过了许久,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,和他们算帐。

那领五千银子的,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,说:主阿,你交给我五千银子,请看,我又赚了五千。

主人说:好!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。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。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。
那领二千的也来说:主阿,你交给我二千银子,请看,我又赚了二千。

主人说:好!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。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。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。

那领一千的,也来说:主阿!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,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,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。

我就害怕,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。请看,你的原银子在这里。

主人回答说: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,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,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。

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,到我来的时候,可以连本带利收回。

夺过他这一千来,给那有一万的。因为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余。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

把这无用的仆人,丢在外面黑暗里。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。  (马太福音25:14-30

 

寓言故事并不是暗示上帝威胁着,要把对财务不负责任的个体送去地狱,或者神会在意个体能获得的银币(或金钱)的数量多少,而是在描述个体的选择、意愿和行为的后果。

 

换句话说,生命是一场完全依法来奖励惩戒个体行为的体验。

 

无可否认,有些人只看到寓言在描述尘世生命结束后的最终奖励或惩戒,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,为什么带着两千银子的仆人,没有收到与带着五千银子的仆人相同的奖励呢?沿着这条思路继续思考,为什么一个只是懒惰、无知或害怕的仆人,得到的是永恒的诅咒?

 

耶稣不是在暗示天堂中有各种级别的报酬,或者是懒惰的人可能会下地狱,而是​​他在描述因果法则的严密性。业力法则也称为因果定律。

 

这个法则同时反映在各种神话和寓言中,以及个体对这些故事的回应。就他们的潜意识期望来说,他们期望,在最后,一切会依法地、公道地、最好地呈现,乃至幸福永相伴。否则,故事只会感觉不好。换句话来说,个体们对支配宇宙的法则,有着天生的领悟和期望,期望其完全秩序化,而每一个人最后终于会正确地得到自己所应得的。

 

这个对业力法则的理解,在代代流传的无数名著中反复阐述着,《绿野仙踪》中的桃乐茜不管有多少艰难,最后还是回到了家;还有,最后是灰姑娘而不是她的姐姐嫁给了王子;还有,是弗罗多终于推翻了黑魔王索隆和魔戒的力量,我们对宇宙是完全有秩序的这个事实,感到欣慰。

 

但是,尽管对生命的依法性有着天生的理解,但即使是熟悉业力karma)这个词的个体们,也会误解了它的真实含义。

 

业力不是债务,不是惩罚,不是不可回避的宿命,实际上,业力甚至不是存在在人们之间的东西,从根本上说,它甚至没有的特性。业力只是一种交互的、一种通过我们的意想、渴望、思想、行为和语言而发动的能量动力,从而浇铸和塑造着我们所有所做所为的后果活动。它是一个普遍使用的动态常数,与和做人相关的每一件事交织在一起。

 

考虑到这一点,二十世纪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爱德加·凯西(1877-1945)提出:业力可以被较接近地理解为记忆。

 

凯西认为,业力不是人们之间的一笔债务或一个宿命,他相信业力更像一个无意识记忆库,其被个体提取,并影响着他/她的选择。

 

可以肯定的是,这种业力记忆能影响体验和人际关系。但是,自由意志仍然是决定一个个体体验生命的方式的最强大因素。

 

被称为美国整体医学之父有史以来记录文献最丰富的灵媒诊断师,凯西难以置信的准确性和深厚的灵异解读资产而闻名,在他去世后,这些资料一直不断帮助并鼓舞全世界人们。

 

1943年发表了凯西的第一本传记《一条大河》以来,差不多有数百本描述他的生活和工作的书籍出版。除了他在健康和直觉方面的信息外,凯西也以上古历史、普世灵性和解梦的洞见而闻名,并且是西半球透彻探究轮回、业力和灵魂之旅的第一人。